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热点专题 > 第四届海峡论坛——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(龙岩)研讨会暨漳平茶文化节 > 民俗风情
漳平农家过端午
作者:    文章来源:漳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     日期:2012-06-13 【字号:

闽西漳平市农家人过端午节,至今仍保持古老的文化习俗。

每年的农历四月底五月初,农家的妇女们就为端午节忙开了,三五成群相邀着上山采摘粽叶。粽叶是山上小青竹长的叶子。妇女们把采回来的粽叶一把一百片细细地扎好,有亲戚朋友在城里的,便要托人送去一部分。到了初一,要先包一回粽子专门给小孩吃。这天包的粽子叫“乖粽”,寄意小孩学乖听话。而后,要指导小孩包糠粽子,将糠粽了一串串挂在桃树、梨树、桔子树上,盼求桃梨桔子多结果,希望小孩多进步。

真正的大包粽子,是五月初三、初四。初三包的是碱粽,初四包的是咸粽,碱咸颇有讲究。

五月初五的早上,各家各户的门槛,都插上了油油绿绿、香气扑鼻的菖蒲,说是驱邪气。有的家庭,还去秧田里拔些带泥土的中稻秧苗,往大厅的梁柱上甩几株,说是赶蚊虫。接着煮红蛋,有的农家一煮就是几十上百个。红蛋由妇女去山涧采红草煮成,也有煮熟用红粉或红纸染成的。

正午到了,农家的妇女还要忙着挑午时井水,采午时鱼腥草(相传午时井水可以治肚子疼,午时鱼腥草可以防暑)。男人们拿出红蛋,到天井作“竖蛋”表演。有工夫深的,还真竖稳了,惹得围观的小孩子们好乐好开心。一过午,妇女们又忙着左邻右舍的互送红蛋,祝福吉祥。男人们则让小孩带上装在网袋里的红蛋来到河边,将剥下的红蛋壳丢到河里。看着漂在水上远远流去的红蛋壳,那也许就是对古代著名大诗人屈原的纪念吧。

分享到: | 更多 收藏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